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斥着不完美

这个学期感觉过得特别特别快,就这么一眨眼的时间十三周就跑完了,接下来大家都开始准备期末考试。图书馆里的人竟然多了起来,并且还是几乎成指数增长,一天比一天多。曾经的进图书馆随便找张空桌子边坐下看看书玩玩iPad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竟然到了要起得很早等图书馆开馆的地步。一切似乎在意料之万,却也在情理之中了,于是偌大的教学区因为人来人往而显得拥挤不堪。

周二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被旁边一桌子的人吵得不得安宁,即便是带着耳机听着钢琴曲甚至是摇滚都不怎么能济事。于是在心中狠狠咒骂这这群没素质的人,趁着去还书的时候举报了一下。有很多事情都是走形式的,区区几句话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即使是在以规章制度办事而出名的新加坡也一样,很多陋习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憋屈过来,素质这个东西也是平均而言,放在个体身上有时候就失去了统计意义。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慢慢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处处充斥着不完美,虽然我不能容忍我的世界中有不完美。但是我的世界毕竟不是客观的世界,存在的还是那些事实,丝毫没有改变过。

昨天上完这个学期最后一节课,和往常一样除了第一节课和随堂测验之类的情况会座无虚席之外,平时的课室都坐不满人。教授是我这学期最喜欢的教授,学的也是我这学期最喜欢的流体力学。很多东西都是凭着“喜欢”而去的,就是因为喜欢才会有动力去探索,这一点我一直都深信不疑。

从预科到现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尝试着调整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模式,也算是个人在向完美挑战上的重要一步。不过渐渐我发现,教育的意义正在随着求知的态度逐渐变味。渐渐地,学生只去学教授发的讲义上的东西,其他的知识一概不管;渐渐地学生也只去背记死死的概念和公式,对公式的推导和衍生的应用也一概不管,除非这些东西要在考试中考到。

我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和我同伴的两个新加坡同学坐在一张大桌子边,他们看到我并没有急着做作业而是翻看着课本和教授给的参考书单的时候遍觉得十分惊讶,问我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时间来干这些看起来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学习永远不是草草解决几个课后习题就一了百了的,这又让我想起来小学学奥数的事情了:虽然完全不是课本上的内容,但是多看些书多做些题目永远都不是错误的做法,况且那时候的我也似乎从来都不满足于课后习题和那些不带星号的基础题。

当然了那两位新加坡同学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我脑子好用,并且承认有些人的脑子就是天才一般有些人的脑子就不适合学习。虽然调侃归调侃,我也当然不可能是那种大神级的人物,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掌握知识的潜能,只是愿不愿意去深究的问题了。

那么这算不算是学习的终极境界了呢?凡事肯定是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尺度的,而我希望我走在接近这个尺度的路上。前段时间跟我的教授喝下午茶的时候也聊了很多这方面的话题,他也很同意我的一些观点。虽然我们都很不喜欢这种应试的教育制度,然而我们却对改变这种制度无能为力,因此唯独能做的只能是在适应它的基础上挤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授也跟我很明确地说了,如果我平常看书有什么好想法想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尽管去找他,他会尽一切可能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现在想起当时他说这句话时候的表情就觉得很感动,制度是制度的问题,聪明人总能在制度里灵活地生存并且影响着周围人的。

今天下午跟钱神一起去商场买了点牛奶和咖啡之类的生活用品,在排队等着付款的时候我注意到前面的一堆夫妻,推着购物车,车里塞满了各种居家用品。于是我就想象着多年之后的我会在哪里,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甚至放弃了年轻时候的梦想;抑或是依旧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封闭而安静得让人心底发凉的实验里记录着数据,等着走出实验室时关门的那声在走廊里回荡的撞铃声。现在还是在学生阶段,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我们去操心太多,但是毕业之后,生活就来了。这一刻并不遥远,钱神说,很快的,两三年一晃而过。或许到那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处处充斥着不完美。愚钝的人只会天天咒骂着现实,聪明的人却会适应它,并且继续影响他人,直到现实出现改变的那一天。

 
3
Kudos
 
3
Kudos

Now read this

Some quotes to digest

About craftsmanship, and making something great: THERE’S LOTS OF WAYS TO BE, as a person. And some people express their deep appreciation in different ways. But one of the ways that I believe people express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rest... Contin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