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据的日子

十多年前我来新加坡的时候,花着一对五汇率的新币,感觉每块钱都要深思熟虑才下决定。那时买一双六十多块钱的匡威帆布鞋要攒下一个月的钱做很久的功课,然后礼拜六下午顶着大太阳坐公交去Queensway的文体商场才能买到。上飞机前从妈妈手上继承来的三星的滑盖手机到后来不能用了,跟朋友一起找他们在这边的亲戚做担保人,到Vivo City的M1商店签合约,花了三百多刀,还交了两百刀的押金,这样一共花了五百多刀才到手人生第一台智能手机。

那个年代微信还在内测,短信界面还是像电子邮件那样,iOS上对话一般的短信界面对我来说都是富人才能用上的奢侈体验。发短信要算好字数,能一条发完的不要超出字数变成两条发送。储存卡存不了太多短信,存不下去了得删掉之前的才能接收到新的短信。

那个时候是真的没什么钱。每个月五百刀的补贴有一半交给学生宿舍做生活费了,另外一半每季度发一次,也就是一千五百刀。来的时候身上带着换的两千刀的现金,其实几个月下来拮据到要靠面包泡面才能熬到下一季度生活费到账的日子。这些事我都没跟爸妈提过。

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觉得,没有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为虽然没有什么钱,但是有小伙伴一起玩。

平常放学了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业,周末去城里徒步拍照片,或者去爬山逛公园。这些都不需要花钱。反而逛商场这种事情,倒是跟我没什么缘分。

那样的日子真是单纯啊。


后来毕业工作了,刚开始的日子也是很拮据。前几个月工资都用在填补房租的押金和毕业旅行的开销上了。后来日子好些了之后被消费主义洗脑,开了好几张信用卡,过上了消费未来的钱的日子。

当然好日子总是短暂的,有一次还完了信用卡账单之后,离发工资的日子还有好几天,我身上现金只有十来块钱,银行卡里不到五十块,ATM取不出现金来,那几天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只能买一块六一个的大包子回家边打游戏边吃。这样的愧疚日子,我也没跟爸妈说起。

那样的日子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理想消费的重要性。

于是开始存钱,专门开了一个账户,每个月存几百到每个月存一千多,雷打不动。看着这个账户月底的余额线性增长,至少我再也不会遇到揭不开锅的窘境了。


我慢慢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其实钱多钱少,跟幸福感没有多大的关系。在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再多的钱也只能买到一个趋近于临界点的幸福感。而且往往用金钱购买来的幸福感都是极其短暂的。

所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很重要。因为可以帮自己理性地做出消费决策。

 
0
Kudos
 
0
Kudos

Now read this

Some quotes to digest

About craftsmanship, and making something great: THERE’S LOTS OF WAYS TO BE, as a person. And some people express their deep appreciation in different ways. But one of the ways that I believe people express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rest... Continue →